南方+ | 华工原校长刘焕彬:科创成果产业化需要大系统思维

南方+ | 华工原校长刘焕彬:科创成果产业化需要大系统思维

1656137784009

 

“解决制造业数字化核心问题,要有大系统思维,否则,还是一个点一个点去优化,实现不了大系统,大系统思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”在24日举行的“数实融合新生态”2022南方智享会主题沙龙活动上,华南理工大学原校长、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刘焕彬说。

 

数据是如何发挥价值的

当前,我国正加快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。如何理解数据?

 

刘焕彬表示,一般数据不是资源。大数据才是真正的资源,大数据有几个特点,量大、不断变化,变化速度快,品种要多,还要有真实性。“真正有用的比例不是很高,不是每一个数据都能够用上”。

 

 

工业大数据除了具备上述特点外,还有时序性、强关联性、准确性和闭环性等特点。

 

那么,数据这一生产要素怎样才能变得价值?刘焕彬介绍,首先要求生产过程当中将数据提炼出来,经过去伪存真等处理,有了数据,再通过数学模型(算法)、算力,变成信息和知识,相当于沙子淘金后提炼出真正的价值。有了知识,才可以进行优化决策,再到生产线上来重构生产要素。

 

也就是说,生产过程中通过传感器把数据提取出来,最开始并不知道数据是什么,因此要送到信息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,变成知道的类型,数据开始由隐性到显性。显性数据再进行实时分析变成信息,再经过工业软件分析变成知识,最终用于优化决策管理和管理控制。

 

“整个过程中,数据是在不断循环的,不断有新的信息、新的知识出来,我们就可以不断地下一步循环,不断完善、不断优化,这就是数据真正的作用,形成数据的闭环流动。”刘焕彬说。

 

解决能耗问题需靠数据

 

数据可以做什么?

 

刘焕彬注意到,造纸、水泥、玻璃、陶瓷、食品等产量全国数一数二,也是广东非常有代表性的传统产业。这些传统产业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材料制造业,但不被重视。

这些行业面临的麻烦是,产品质量要统一,但它的原材料往往是千变万化的,导致生产过程控制也要千变万化。

 

于是,一些工厂采取“分头把关、局部优化”的思路,但局部优化往往最后会适得其反,最后的结果就是,管理粗放、效率较低、能耗高,甚至还有污染。

 

从2014年开始,刘焕彬将手头上已有的几十项专利、几十篇论文,谋划成立公司推动行业解决上述问题,并创办了广州博依特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。

 

“能耗高、管理粗放、效率低,解决办法还是要靠数据。”刘焕彬说,过去工业造纸生产线长,过程非常复杂,为此,刘焕彬团队将其理顺,整个流程变成一个矩阵,用大系统思维把过去的生产数据拆解重构,如人、机器、原料、管理规程、环境等。

 

整个过程中,不断解决三大关键技术。第一步是数据采集,解决数据集成问题,制造业首先要解决数据怎么采集,采集后怎么处理,如何保障数据安全等等。

 

第二步是应用平台,解决生产的协作问题,协作就是重构、优化。比如说质量管理、设备管理、数字工厂、能源管理、仓库管理、生产管理等等应用平台建立起来,并且通过大系统协作,而不是各管各的。

 

第三步是工业智能,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优化问题,包括设备的优化、产品的预测、计划排产、闭环优化等。

 

用数据模型监测生产线

 

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博依特,刘焕彬团队将相关技术应用在制造业转型中来。

 

刘焕彬介绍,这些技术在全国造纸、陶瓷、水泥、玻璃、食品等600多家企业应用后,能实现5%—10%的效益提升,2017年—2019年间,创造经济效益60多亿元,与此同时,节约了160多万吨标煤。

 

他谈到,造纸机造一张纸的难度其实比想象中要难,甚至是世界难题,因为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要有柔软度,比如说湿水性,比如擦汗,既要擦干净,又要保证纸不破损。

有意思的是,刘焕彬现场测试了一下会场的纸巾,擦汗的过程卫生纸出现了破损,“这是破坏式的检验方式。”刘焕彬笑道。

 

再比如,过去卫生纸在生产过程中无法直接检测,每次都是从长达5万米的卷纸剪下样本去实验室对照,如果有十多个指标不合格,这就意味着整个5万米的卷纸都将是残次品,最终会造成极大的浪费。而现在,通过传感器采集数据、数据建模等数字化技术,可以清晰知道卫生纸生产过程每时每刻、每一米都是否达标。

 

此外,玻璃生产也是因为原材料组织的不同,相应配方也要不断调整,最终,刘焕彬团队帮助玻璃厂商深圳南玻研发了3个人工智能模型,实施了7个典型的生产应用场景,使得生产中材料稳定度提高32%,整个质量管理提升了30%的效率。

 

打通科创产业化“最后一公里”

 

刘焕彬总结,制造业数字化核心问题还是思维方式,对此他提出要有大系统思维,否则,还是一个点、一个点去优化,实现不了大系统,大系统思维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。智能制造要有数据要素的价值化,数据要素的价值也要优化。

 

科技创新也要大系统思维。2019年国家有一个白皮书显示,我国专利应用非常低,才6.1%,而美国已经是52%;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很低,只有8%多,产业化更少。

 

“这里边有两个问题,科技成果产业化两个‘最后一公里’的这个桥断了。”刘焕彬说,科技创新成果与现实生产力(企业)之间,在需求导向与成果转化之间,存在两个“断桥”,“比如说,大学科研是否按照需求导向进行,或者有一些好的项目又缺少人来支持,怎么解决?也要大系统思维”。

 

他表示,不能像以前一样,用跨界集成的互联思路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,不能单就所在专业去找方法,还要跟其他交叉学科去找方法,跨界并用优化与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去解决问题。

 

文章来源:

 

【记者】郜小平

 

【摄影】梁文祥

 

【出品】南方产业智库

立即联系博依特智能专家团队,为您定制解决方案